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日本九州農村地區之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

  • 發布單位:土地重劃工程處
九州土地利用—有許多活火山九州土地利用—有許多活火山
九州農地利用之一芋頭及溫室九州農地利用之一芋頭及溫室

(撰稿人為陳意昌課長)

一、前言
日本可耕作農地受限於環境及氣候影響,卻能產出質量均優之農產品,乃因他們對於農地利用及生態節能相關研究已有相當時日、廣泛運用技術,也較有創意,資訊亦較齊全。九州之農地重劃方式與台灣相近,農水路工法較偏重生態,農路及水路之邊坡均以植草護坡,並有為瀕臨絶種魚類設置適合棲息的水路環境,亦設置教育解說牌,農路則以土路為主。九州的坡地及山地較多,其土地利用大部分種植柳杉、日本檜木及松樹等喬木,綠覆率高達90%。日本九州近幾年在鄉村地區致力推展「里山」的概念,即發展相當成熟的農村生態社區,採用生態自然的方法,回復原來的環境,讓原有棲息的生物得以生存。
二、九州之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
日本九州包括九州本島上的福岡縣、佐賀縣、長崎縣(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)、大分縣、宮崎縣、熊本縣和鹿兒島縣(含大隅諸島和奄美群島)等7縣以及外島的沖繩縣,人口約1500萬人,面積約4.44萬平方公里,若未包含鄰近各島嶼,則與臺灣面積相近。主要的農產品有米、茶、煙草、甘薯和大豆;全島河流短促、多山而少平地,此與臺灣地形相似。行政組織有一農林水產省,類似我國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。與農村相關者下設置農村振興局,為業務推展實際需要,於九州熊本市設九州農政局;與農村或農地相關者,九州農政局下設置了農村計劃部(下又分農村振興課、土地改良管理課等)、整備部(下又分設計課、用地課、水利整備課、農地整備課、地域整備課等)。農村振興局施政業務主要有農、山、漁村的活性化、城市和農村和諧交流、農村的土地利用、農業及農村之整備事業、改善農村地區之基礎設施、改善農業的水環境等,其組織屬完整。相關土地利用與農村生態概述如下:
(一)里山概念
日本隨著經濟發展後,重新思考如何回到以前生態的環境。近二十年來,於鄉村地區致力推展「里山」的概念-發展相當成熟的農村生態社區,為最貼近人民生活的鄉村環境,社區居民採用有機的方式,儘量不使用農藥、化學肥料、減少水泥使用,儘量使用自然堆肥,並採取雜木林修復、休耕農田修復、溪流修復、荒廢濕地及水圳修復、埤塘保存,及魚塭、水路修復活化等手段及方式,使鄉村儘量回復到五十年前,原來人為開發較少的狀態。其實里山的想法在約30年前便有,隨著歐洲各國的實施,日本亦在最近十餘年慢慢執行,由政府、學術團體向農民、社區居民推廣,地方居民亦能接受,里山就推展開來。一些非營利組織(NPO)或自發性的組織,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自行清理活動,學生亦熱烈參加該活動,而廠商贊助樹苗,山上的管理NPO亦請人協助,政府花費較少,NPO甚至到國外植樹。
(二)基盤整備事業─福岡縣竹野地區為例
福岡縣竹野地區之經營體育成基盤整備事業—竹野第二土地改良區,受益面積為112公頃,總事業費約15億6千多萬日圓,平成18年(西元2006年)規劃設計,並自平成19年起逐年施工,至平成22年止,各年區劃整理分別為26.7、35.9、31及13公頃,於平成23年完成。主要事業內容有整地工112.2公頃、用水路工13,192公尺、排水路工8,917公尺、農路工程6,532公尺及暗渠排水111公頃。一標準區的大小為100公尺*250公尺,支線農路則200公尺設置一條,相鄰標準區則以一水路區隔,每一坵塊面積為0.3公頃,30公尺*100公尺。竹野第二土地改良區面積僅一百餘公頃,每年編部分經費,逐年施作,共花了6年才陸續完成。
(三)瀕臨絶種魚類的保護
1992年6月,日本政府訂定了「可能絕種之野生動植物種保存」相關法律,並在自然環境保育法中明訂應該針對全國地區調查野生動植物棲息、存在之陸域、陸水域、海域的自然狀態,長期並定期調查、記錄、並保存調查結果。於平成3年(西元1991年)將淡水魚(學名:Aphyocypris chinensis Gunther)列為瀕臨絶種魚類,全長6至7公分,分布於九州北部、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。於福岡縣久留米市田主丸町的農地水路中發現確認該魚種,隔年該町並指定為天然紀念物。為保護該魚種可繼續生存,於實施重劃區之鄰近一條水路,由魚保護協會規劃設計適合該魚生長環境的多自然型水路,考量使用土水路、水路深淺、冬天枯水期狀況,並設置相關的落差工、木柵、連絡魚道及讓魚躲藏棲息處等設施,工程於2008年5月完工,全長585公尺。經過培育放生於該水路,於2008年每年放生,分別1200隻、2700隻及1000隻,經過魚類調查,放生後自然生長存活率並不高,有記錄者經確認者僅12隻。而原來所發現魚種的水路則保持原土渠的狀態,復育情況良好,而該條水路保密,不讓一般民眾或外來客知道,以免太多人進入而影響魚類的棲息。
(四)農地利用
九州之福岡、大分、長崎、熊本、宮崎及鹿兒島等縣,其農地利用,農作部分以稻米、小麥為主,但僅有一期作,稻作種植及收割時間南北不同調;部分配合輪作,如大豆(納豆原料)、玉米、芋頭、甘藷,部分農產與臺灣相近。經現場觀察,農地改善以較生態的方式,如除了主要道路鋪設柏油路面外,一般田間農路為土路、中間自然長草;水路底、溝牆為較小的混凝土溝,兩側溝頂上為斜土坡植草,部分已有灌喬木生長。而農路路寬大部分為4公尺以內,未有植栽喬木的情形,且農地上不准興建農舍,因此於農地上甚少單獨農舍或相關設施,其土地利用未被細切割,農業生產環境較為完整。
三、結論
日本九州本島之土地利用有其規律,即平地種農作,農村為集村聚落,緩坡地至坡地、高山則為造林,因此,九州的綠覆景觀佳;而農村亦努力使用生態工程,並保留及維護較佳的生態環境,相關農地利用及生態保護政策值得臺灣借鏡。

三連水車具有實質取水灌溉的功能,配合水生植生栽植,兼教育觀光功能三連水車具有實質取水灌溉的功能,配合水生植生栽植,兼教育觀光功能
日本九州農作物以稻米為主日本九州農作物以稻米為主
未重劃農地保留原有彎曲之土農路-近自然工法未重劃農地保留原有彎曲之土農路-近自然工法
坡地土地利用以造林(杉、柏、松)為主,綠覆率高達90%坡地土地利用以造林(杉、柏、松)為主,綠覆率高達90%
保留二百餘年的農塘,近幾年整修後仍具灌溉貯水功能保留二百餘年的農塘,近幾年整修後仍具灌溉貯水功能
為瀕臨絶種魚另設計一條魚道為瀕臨絶種魚另設計一條魚道
為瀕臨絶種魚另設計一條適合其棲息的環境—提供教育解說用為瀕臨絶種魚另設計一條適合其棲息的環境—提供教育解說用
郊區農地利用--種植蔬菜郊區農地利用--種植蔬菜
發現瀕臨絶種魚類(Aphyocypris chinensis Gunther)之處—保留原有的土水路環境發現瀕臨絶種魚類(Aphyocypris chinensis Gunther)之處—保留原有的土水路環境
熊本縣高原土地利用—草原及放牧熊本縣高原土地利用—草原及放牧